close

 (!電子藏經閣在文末Ps)這些原來位置是幾年前至於yahoo部落格裡的 !

小熊的破題,開們見山: 明白身心或宇宙的運作所呈現的一切事務,皆依他起或是假和而成,看到也明白事物本身其實並不真實或說不具實實在在,不須依靠其他事物而能獨立存在,因此<見性>就是見到無自性,見到了這樣的真實性就是跟佛的自覺所領悟出來的真理的覺性是相同的。
白話實在不好翻,還是經文說的淺顯易懂,十多字就能說出一個覺悟的內容。下列我有提出來,在<佛出世>裡。佛教有自己的佛學系統,跟民間信仰不能混為一談。

         

明心 見性 見性 成佛

學校名稱: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課程名稱:佛學概論/ 劉桂傑,李開濟 / 2學分

面授指導: 許鶴齡 博士/ 私立輔仁大學

注釋:Wen-Xiong,國立空中大學商學系學士

 其實在<心經>的開頭就道出明心見性,行深般若般如蜜....., 見到真實的本性其實是無自性或無性。
無論是我們內心的起心動念,或看到的外在世界,都不是原來的樣子,都須依賴他方或諸多條件,
才能顯現出來被我們所感受到.....,行深般若的意思就是運用般若(譯智慧)對主客體做出詳盡的分析。

因此,

明白內心的運作方式因而照見到或領悟到『空性』,也就是『無自性』,當領悟到所執持的皆是「依他起性的空性」時,就能成為一個覺悟者而不是有神論者或無神論者。 依據佛經相當的簡潔說『此生故彼生』 ,現象的存在是X的因故所生成Y,Y本不生

依據佛經所寫篇名《佛出世》譯:終於明白且領悟出道理了,
華嚴經義海百門》《佛出世》:

「今佛出世全以塵無自性,法界緣起菩提涅槃」 

 

留言者 75----523 (丁同學)
留言時間 2011-12-25 14:36:30
標題

佛學與人生/劉貴傑、鄭基良編撰/空大人文系

鄭基良(100上)的重點提示

留言內容

老師期末考重點提示,整理如下,給同學們參考,如有不足錯誤之處,請多多海涵,並虛心接受指正。
◎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別觀、數息觀 ◎數息:把心繫於默數呼吸出入的次數往來上,以便降服心猿意馬、雜念紛飛的一種禪修方法 ◎一心三觀:空觀、假觀、中觀 ◎中道正觀:心性非空非假和亦空亦假,達到既不偏於空諦又不偏於假諦或俗諦的「中道」,但又「不取中道二諦」 ◎念佛:心口合一反覆稱念佛號的一種法門 ◎稱名念佛:又稱持名念佛,也就是口稱佛號 ◎眾生平等:對於一切眾生等同視之,沒有高低、怨親的區分 ◎慈悲:愛護眾生、給予歡樂名為「慈」;憐憫眾生、拔除苦難名為「悲」 ◎不妄語:不公然說謊,混淆是非 ◎布施:是布恩施惠,以利益恩惠施捨給別人 ◎改過懺悔:禪宗六祖慧能强調常見自己的過錯,不見別人的過失,改過必生智慧,改過必然懺悔,立志以後永不再犯 ◎三輪體空:沒有布施者的驕傲心態,沒有受佈施者的親疏差別心態,也不吝惜所佈施的財物 ◎發菩提心:就是發起救度眾生的心願,並將自己的功德迴向眾生 ◎證清淨見:破除我法二執後所顯示的智慧正見、般若正觀 ◎參究話頭:不要在話頭上起分別知見,不要以意識思維穿鑿附會,只須一心照顧,勿妄勿失 ◎看話禪:以古代公案中的答語作為話頭,歷久真實參就,以致於一種開悟的參禪方法 ◎默照禪:它是通過坐禪休歇身心,拾妄歸真,以便體悟空寂之性的一種禪法 ◎一念三千:眾生當下的一念,就是宇宙全體的縮影,同時也具足宇宙萬有 ◎佛陀:凡是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即是佛陀 ◎自心是佛:眾生本身具足的自性有所覺悟就可以成佛,也就是凡夫一念相應,證悟自己的自性,便能成佛 ◎無常無我覺:宇宙人生變化無常,世間環境危險不安,如果能常常觀察反省,就可以漸漸擺脫生死輪迴 ◎常修少欲覺:慾望過多必然導致無窮痛苦,如果能減少貪慾,無為無求,不受物慾左右,身心才能解脫自在 ◎大心普濟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死生險難,苦惱無量。所以我們要發大乘心,以菩提心為因,以大悲心為本,以方便心為究竟,普度天下眾生 ◎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

ps .

哲學最基本的二項原則:明達的理性及不可或缺的盤查檢證

 <心經與註解,國立交通大學>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以上經文是觀世音菩薩所修行的法門。這幅觀世音相神色自若,面目呈現慈祥、飽滿、心神楚於靜寂清澄;看他/她低眉看紅塵,觀空不執世間事,因為菩薩照見五蘊皆空,而我相信這是菩薩在自我覺察和反思之下所作成的結
論。
《無量義經》
 
諸法本來空寂 代謝不住 念念生滅  
      
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
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
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
 

 經文引用: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4/T09n0276.pdf

電子藏經閣http://www.baus-ebs.org/sutra.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大 小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